公元前306年,秦国迎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秦昭襄王继位的同时,宣太后也开始主掌国家政务。这不仅仅因为秦昭襄王年幼,更多的是宣太后在朝中已积累了足够的政治根基。正是这些积淀,间接帮助秦昭襄王稳坐王位,成为历史上首位由后宫掌权的女性。
回溯到公元前334年,秦惠文王与魏国的惠文后结为联姻。根据当时的传统,魏国向其他国家求媵,韩国和楚国分别为秦国提供了陪嫁的媵妾。此时,秦国还未完全摆脱蛮夷的形象,中原各国依旧对其存在偏见。楚王自然不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秦国,为了应付这场婚姻,他便决定将楚国的旁支女性送去。宣太后便是其中之一。她的家族出身楚国王族,但因家道中落,她的生活陷入困境。宣太后与弟弟魏冉一同随嫁,带着一段悲伤的家族历史。宣太后的母亲曾因家贫而嫁给魏国商人,商人破产后自杀,母女二人带着不幸的过去回到了家族中,魏冉也因此成为了她的弟弟。
宣太后嫁到秦国后,依照秦国后宫的礼制,王后自然是惠文后,而魏国陪嫁的媵妾则为夫人。由于楚国的国力较强,陪嫁的媵妾地位自然更高,但宣太后的身份在楚国的三位媵妾中最为低微,因而得封为“八子”。她的名字“芈八子”便由此流传。因经历了家族的种种变故,宣太后比其他媵妾更擅长察言观色,她小心翼翼,不轻易招惹秦惠文王。与众不同的气质和经历,使她迅速获得了秦惠文王的宠爱,成为他最为钟爱的女人。
展开剩余65%宣太后的野心并未止步于此。她深知,只有通过掌控更多的权力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她开始为自己的亲戚谋划未来,一方面稳住秦惠文王,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朝中有影响力的人物。通过打听和分析,宣太后很快发现,秦王的弟弟樗里疾是朝中最有权势的关键人物。虽然后宫有严格的隔阂,但宣太后并不因此束手无策。她巧妙地利用自己的位置请求秦惠文王让樗里疾成为自己儿子的老师,同时暗中培养自己的弟弟魏冉。魏冉渐渐地得到樗里疾的赏识,宣太后的表弟向寿也顺利地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突然去世,且未留下遗嘱,也没有继承人。这使得宫中权力斗争激烈,惠文后希望由公子壮继位,因为公子壮的母亲同为魏国人,和她有深厚的关系。但宣太后却并不同意,她坚持要让自己的儿子登基。最初,宣太后并未立公子稷,而是希望通过公子芾与公子壮的角逐来决定继位人选,而樗里疾对此也表示了支持。
然而,公子稷此时并不在国内,而是被送到燕国作为人质,如果立他为王,恐怕要等到他回国时已经时过境迁。魏冉坚持要立公子稷,并成功说服了樗里疾。他们的计划开始逐渐推进,魏冉亲自前往赵国,以秦国为背景,游说赵武灵王派兵去燕国迎接公子稷。燕国听闻秦国此意后,欣然同意,认为公子稷的回归对燕国有利,于是派兵将他护送至边境交给赵国军队。
赵军接手后,将公子稷送回秦国,而樗里疾则安排向寿迎接。惠文后一方未能找到暗算的机会,只能默许公子稷继位,历史的进程便此定局。公子稷终于登基,即为秦昭襄王。与此同时,宣太后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后,并开始在朝廷内外掌握权力,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真正干政的后宫女性。
随着权力的稳固,宣太后任命魏冉为咸阳将军,魏冉趁机将公子壮治罪处死,接着,秦昭襄王的其他异母弟弟也相继被清除。此时的宣太后,早已不再是那个曾经在楚国没落的王族女子,她的权力和地位已使她在秦国政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发布于:天津市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