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这四大毒计,因其机关算尽、招招致命,让人读后无不汗毛直竖,堪称千古未见的诡谲毒谋。
一、管仲灭鲁
齐桓公,是齐襄公的儿子。齐襄公为人荒淫无道,残暴无情,他的两个儿子小白和公子纠因惧怕父亲政令反复无常,先后逃往鲁国和莒国避难。公元前686年,齐桓公被齐国贵族公孙无知暗杀,次年公孙无知又遭齐国大夫雍廪所杀。此时,小白与公子纠皆欲重返齐国争夺王位。
为了阻止小白先行回国,公子纠派遣心腹管仲暗杀小白。管仲射中小白一箭,小白假死骗过管仲,夜以继日赶回齐国,抢先登基为君。齐桓公即位后,鲁国担心与齐国为敌,处死了公子纠,并将管仲押回齐国。齐桓公在鲍叔牙劝说下赦免管仲,任命他为相。
尽管楚国曾杀害公子纠,化解齐桓公的威胁,齐桓公仍意欲灭掉鲁国。刚经历内乱的齐国国力虚弱,担忧战争难以支撑,遂向管仲求计。管仲献上了一计“无兵灭鲁”,巧妙至极。
展开剩余80%齐鲁两国均盛产丝绸,鲁国产“鲁缟”,齐国产“齐纨”。齐桓公听从管仲建议,令齐国上下统一穿戴鲁缟,禁绝齐纨生产销售。鲁缟需求激增,价格飙升,鲁国农民纷纷放弃粮食改种桑树,致使丝绸产量猛增,而粮食急剧减少。齐国则反其道而行,禁产鲁缟,砍桑树种粮食,粮食产量迅速增长。
一年后,管仲突然下令齐国百姓换穿齐纨,禁止穿鲁缟,同时关闭关卡,限制粮食外流,粮价飞涨。鲁国丝绸价格崩溃,粮食告急,百姓大批逃亡齐国。三年间,齐梁两国六成人口迁入齐国,齐国凭此兵不血刃灭了鲁国和梁国。
二、二桃杀三士
齐景公麾下有三名猛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武功卓著,功高自傲,令齐景公深感忌惮。
齐景公想除去他们,但三人功劳显赫,杀之易招反抗,且会令朝廷震荡、君臣离心,局势复杂难办。齐相晏婴为其献上一计毒计,巧妙除掉三将。
晏婴让齐景公赏赐三人两个桃子,声明只有功劳最大者有资格食用。田开疆声称他曾两次击退敌军,功劳卓著,吃掉一个桃子。古冶子则讲述自己曾在国君渡河时,救驾杀鳖的大功,质问为何两人不把桃子让给他。
古冶子功劳与两人不相上下,令公孙接与田开疆羞愧难当,拔剑自尽。古冶子见两人自尽,也因自责心生愧疚,亦拔剑自杀。齐景公借此成功除去三大心腹猛将。
三、一计害三贤
公元262年,曹魏派出二十余万大军进攻蜀国,姜维固守剑阁。魏将邓艾冒险率3万兵偷渡阴平,深入蜀地。邓艾在绵竹一战击败蜀将诸葛瞻,消灭蜀军8万余。成都守军损失惨重,刘禅不得不开城投降,蜀汉灭亡。
刘禅投降后命姜维等人放弃抵抗,但姜维等人心怀复国之志。姜维最畏惧曹魏名将邓艾与钟会,二人互有嫌隙。姜维乘机挑拨二人关系,促使钟会上书诬陷邓艾谋反。司马昭畏惧邓艾功高盖主,命其押赴京师,途中被监军卫瓘暗杀。
邓艾被除后,姜维又游说钟会起兵自立,然而魏军士兵多思归家,难以支持造反。最终,卫瓘率军击败钟会与姜维,复国计划破产。姜维、钟会及其追随者均被处死,蜀汉三贤悲惨结局。
四、严世藩的最后一搏
严世藩,明嘉靖朝权臣严嵩之子,精于揣摩人心,有“大明第一鬼才”之称。严嵩年老体衰,政务多依赖严世藩,后者代父处理朝政,权势极盛,官至尚宝司少卿、工部左侍郎。
严嵩父子贪腐横行,陷害忠良,祸国殃民,虽然被朝中痛恨,但因党羽强大,掌权逾二十年。嘉靖皇帝对严嵩渐生反感,多方“倒严”之声兴起。内阁次辅徐阶引荐山东道士蓝道行扶乩,示“今日有奸臣奏事”,正值严嵩路过,激起嘉靖厌恶。徐阶趁机收集证据上书告发严嵩。
严世藩被捕入狱后不甘就此沉沦,反而故意放风称最害怕沈炼和杨继盛案被揭。二人因举报严党被陷害致死,朝野痛恨严嵩父子。严世藩此计乃让审判官员加罪名,以彻底毁灭自己以保党羽安全。
嘉靖重视名声,若案中指他冤杀忠臣,则颜面扫地。徐阶洞悉其中玄机,删去与嘉靖相关罪名,仅指严世藩贪污,借机罢免严嵩父子。严世藩误以为嘉靖会为颜面赦免自己,终被徐阶计谋击败,最终被处斩示众。
这四大毒计,无不展现了智谋与权谋的极致运用,每一计都环环相扣,致命无比,令人叹为观止。
发布于:天津市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